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

发布时间:2017-05-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第二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实施卫生全行业管理

织梦好,好织梦

    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构成要素统一规划设置、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严格控制综合医院数量和床位规模,新增医疗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儿童、肿瘤、精神卫生、口腔、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医疗机构为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办医院床位占总床位的2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模式,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二、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织梦好,好织梦

    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重点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改革。通过对口支援、院县共建和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措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到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6年,在市属公立医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给予扶持倾斜政策,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7年,全面推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于资产多元化、实行托管的公立医院以及医疗联合体等可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合理界定政府、公立医院、社会、患者的责权利关系,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市属医疗机构功能和机构整合。在纵向整合方面,积极探索院校共建、省市共享、上下联动的发展模式,通过加挂哈医大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牌子,提升市属医疗机构教学科研能力;在横向整合方面,组建市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功能整合部分市属公立医院资源,加挂市肿瘤医院牌子;整合市儿童医院、市妇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部分资源,组建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市第二医院加挂市康复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牌子;市第四医院加挂市“医养结合”指导中心牌子;市第五医院、市中医医院、市胸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第一专科医院依托自身优势,做强做精专科品牌。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dedecms.com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施政策,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力争实现全部配备使用并零差率销售。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院长(主任)公开选拔聘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分配结构,向一线岗位倾斜,实行鼓励合理增加收入政策,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按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推进城市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覆盖率达到100%。实行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一体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dedecms.com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组建医疗联合体,构建分级诊疗载体;实行医生交流机制,通过城市公立医院派出专家对口支援,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全科医生等人才培养,分期分批选派基层医生到上级医院和教学医院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整合共享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等医疗资源,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慢性病、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鼓励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在自愿基础上与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签约,接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参与签约,使居民获得更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本文来自织梦

    五、开展卫生计生监督体制改革

本文来自织梦

    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健全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依法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医生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医师定期考核,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依据卫生强制性标准严格监管执法。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放射诊疗防护、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一级及以上机构放射诊疗覆盖率达到100%。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dedecms.com

dedecms.com

    第二节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一、健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健全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在城区和县(市)城关镇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一个甲级村卫生室,在人口集中且较为偏远自然屯适当设置乙级村卫生室,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制度,建立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比较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农村居民契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dedecms.com

    全市规划设置医学中心2个,以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为医学中心,辐射范围市区东西两部分;设置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14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4个。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医院、精神病院、妇产医院、肿瘤医院、传染病院、康复医院等市办专科医院。在县(市)级行政区域内各设1个县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和1个县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我市9个县(市)设置18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对规划为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政府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专科发展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本文来自织梦

    三、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市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松北院区联建项目等市级直属医疗机构基本项目建设工作。在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在县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科学核定床位配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其中: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500万人口以上的地市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科学核定人员配置,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5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1.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5人。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促进医疗卫生协调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防治结合、上下联动、中西医并重、多元发展、医养结合的就医格局,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行防治结合。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考核,综合性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承担辖区内一定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和服务购买机制。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推行上下联动。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深入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团队组建、资金筹资、支付方式、质量监管和激励分配等机制建设,建立与社区居民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优势互补,协同协作,在西医医院设立中医专科门诊,中医参与西医的诊疗或会诊,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促进多元发展。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口腔疾病、老年病、慢性病、高血压病、心脏病、休闲式和养老式医疗机构,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机制,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探索建立大的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模式,尝试实行哈尔滨、长春、内蒙古的医疗卫生联动机制。实现医养结合。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允许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为老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一体化健康和养老服务。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

copyright dedecms

    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 10万人口以下的县设1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只设一个。县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二、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dedecms.com

    继续加强疾病控制硬件建设。完成各区县(市)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的房舍建设;加强各区、县(市)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建设,增加资质认定项目和实验室认可项目,到“十三五”期末,各区县(市)疾病控制机构房舍条件与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加强慢病防治机构的组织建设。在市一专科医院、市口腔医院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研究所和口腔疾病防治研究所的基础上,依托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推进慢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各区、县(市)均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口腔疾病防治所,在县级综合医院建立精神卫生科,以适应慢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控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与省政府的要求,建立市区县(市)两级重大传染病防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辖区内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中东呼吸综合征、手足口病、艾滋病、肺结核、人畜共患传染病、地方病等重点传染病和新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加强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恶性肿瘤、口腔疾病等重点慢性病防控工作,实施慢性病的综合干预措施,高血压患者管理控制率达到60%,糖尿病患者管理控制率达到60%,重症精神病患者发现率5‰、规范管理率达到80%。加强12320卫生热线和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热线的规范化建设,将其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强化职业病网报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网报工作的培训、指导,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全面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强化监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准确、及时、分析全市职业病病情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业务水平,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达到全省领先的地位。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横向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开展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防护和防病意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加强血液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到2020年,市区内献血屋达到16-18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0%以上,全市献血率达到14‰。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队伍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对能力,做好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的紧急医学救援与救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应对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到2020年,市急救中心在市区内设置急救分中心15个、分站4个,各县(市、区)设置急救中心1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站覆盖率达80%以上。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各县(市)、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配置,各乡镇卫生院具备开展辖区内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上、取环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等基本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产时助产、产后康复、计划生育、更年期保健、儿童保健等相互衔接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妇女常见病筛查覆盖率达到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copyright dedecms

    三、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内容来自dedecms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逐步提高项目经费补助标准,力争到2020年达到人均80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经费监管、绩效考核和监测评估机制,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全面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