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制造业是“走出去”还是“出走”了?

制造业是“走出去”还是“出走”了?

发布时间:2017-08-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浏览:【字体:

最近,制造业中的富士康成为了国人的舆论焦点,其原因是富士康将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建一家新LCD工厂。一直期待制造业回归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郭台铭这一举动颇为满意。他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他(郭台铭)都是一个伟大的商人。”  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不同,郭台铭的富士康,过去在国人眼里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可谓是“血汗工厂”的代名词。更有观点认为,像富士康这样只产出GDP而对国内技术进步无益的企业,最好少引进。但如今,富士康要到美国投资的信息刚一披露,有媒体说富士康要“逃离”大陆,更有媒体呼吁富士康“不能走”。  国内企业“走出去”,按说国家政策都是支持的,也都是挺有民族自豪感的好事。从目前“走出去”的企业情况看,一种是资源型的,我国不少企业在东南亚、澳洲、非洲等地投资铁矿、铜矿、铝矿、镍矿等,并将这些矿产品运到国内进行加工,然后在国内外市场进行出售,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所指的“走出去”的制造业。这些企业如金龙集团的铜管制造,为了接近和稳定国外市场,降低运费成本,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铜管贸易摩擦,金龙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美国、墨西哥铜管工厂。此方面还有一些企业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或者规避国外的政策壁垒,就在国外兼并或设立自己的工厂,如前面提到的福耀玻璃等企业,利用所在国的优惠条件和自己的技术力量,占领和扩张国外市场。这些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是国家所支持的,国人所理解的,同样不会陷入舆论之中。  同样是制造业,为何唯独富士康的“走出去”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呢?笔者认为,大家之所以对富士康“出走”表现得如此不淡定,其实不是担心富士康搬迁到美国,而是怕富士康“出走”之后,与之相关联的苹果公司等其他供应商产生焦虑,“跟风效应”将会使那些摇摆不定的制造商产生搬迁的念头。这些企业一旦跟随搬迁,空心化的制造业对国内经济的打击将是沉重的。这种结果当然不是以制造业立国的中国愿意看到的。  目前,中国的部分制造业“走出去”(笔者认为,此处用“出走”一词更为恰当)到美国是不争的事实。商务部数据显示,到2015年,制造业已经超过金融业,成为中国“出走”到美国的主要行业,而中国吸引外资的趋势却明显放缓。制造业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果提供就业机会和政府税收的制造业都想“出走”,这并不是好兆头。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他们“出走”的原因,更要反思我们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其实,企业的“出走”,没有更多的政治因素,核心还是成本问题。正如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谈起在美国投资的原因时曾表示,当前的美国制造企业,除了人工成本高于中国外,其他的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都比中国低,尤其是中美地价的对比差额已高达9倍,再加上美国的关税,这样一来,在美国和中国生产同样的产品,其成本价格已经相差无几,而且在美国生产还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等比较优势……显而易见,在美国布局工厂也是一次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发现了制造业存在的这一问题,并在深刻反思的同时采取了完善的举措。一方面通过金融政策进行调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就是降税降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使制造业等企业全年减负超过1万亿元。因此,只要我们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都抱有让利于企业、努力使我国制造业持续繁荣的理念,把国家的减税减费落实下去,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出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