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研究

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历年粮食统计数据,分析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品种种植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出台以来,一方面,从新一轮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在2015-2016年的作用来看,基本实现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豆类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优质稻谷,稳定稻谷增收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主产区在体现政策改革效应明显,表现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主产区总量波动贡献率分别为-91.05%、176.96%、73.73%、30.72%和55.78%,且大于时间效应,即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增加值远大于随时间推移的增收量。这表明:粮食托收政策改革优化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粮食托收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种植结构

内容来自dedecms

粮食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供与求”、又关系“产与销”。近年来,为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促进主要粮食有效供给,提高市场有效配置效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粮食托收政策的举措,鼓励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合理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生产。2018年,稻谷和小麦在下调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所有这些粮食政策改革在调节粮食种植结构、促进粮食有效供给等方面成效逐步显现。实际上,针对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探索远没有就此结束。如何在明晰粮食托收政策改革方向,优化粮食托收政策改革的路径,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对于提高粮食供给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织梦好,好织梦

关于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含王丹(2015),樊琦(2015),吴海霞(2016),武舜臣(2016),贾娟琪(2017),李宁(2017)等不少学者均认为,粮食托收政策有效调动了和维持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劳动力外流、农资成本提高的背景下,粮食总量逐年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安全。也有不少学者对粮食政策改革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丁声俊(2016)认为,在粮食政策支持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呈现出阶段性转变态势,表现为玉米种植结构持续扩大,总量激增,加重了财政负担,弱化了市场机制。孔祥智(2017)基于粮食改革背景,指出粮食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导致粮食种植结构畸形化发展,粮食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蒋和平(2017)认为,我国粮食种植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长期并存,指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是未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这种失衡不仅仅表现为品种问结构性失衡,郑适(2016)从玉米市场出发,发现玉米市场“三量齐增”现象突出,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区域分异问题严重,蒋和平(2016)指出,主产区与主销区库存消耗比严重失调,加重主产区库存压力。王一杰(2018)研究认为,粮食生产中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等问题。 dedecms.com

综上所述,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种植品种、区域不同维度问结构性矛盾问题显现,而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将是加快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契合市场改革要求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主产区与主销区在政策改革实施过程中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情况,厘清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于不同品种间的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粮食托收政策改革的优化路径。对于确保粮食总量安全,制定出契合市场需求、促进粮农增收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自dedecms

三、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他的影响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改革促使粮食种植总量保持平稳

dedecms.com

通过图1不难发现:从2003年起,粮食种植面积逐年锐减的问题得到改善,并以年均增速1.1%的速度增长至2015年,粮食产量激增,同期国内粮食价格倒挂,降低了市场配置效率。这一难题促使粮食托收政策改革推陈出新,并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波动关系。从2015年起粮食种植总量激增趋势得以遏制,粮食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改革有助于改变粮食种植结构单一化特征 本文来自织梦

2003-201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其中,谷物的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量的比例由2003年的76.25%扩大至2015年的83.93%,对粮食持续增收作用突出。但也不难发现,玉米、稻谷、小麦这三类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图2和表1来看,尽管玉米播种面积起点相对较低,但以年均3.9%的速度增加,2007年之后跃居成为粮食种植面积最大的主粮,增产贡献率高达55.9%,种植结构单一化趋势持续扩大;稻谷种植面积虽然起点较高,但2004年后增势不足,2010年后基本保持平稳,增产贡献率为25.02%;小麦种植面积起点较低,增幅变化也不大明显,基本实现了稳产稳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然而,豆类和薯类总量不增反减,与粮食需求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粮食种植结构的单一化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由此不难发现,在2015年陆续出台的关于不同粮食品种托收政策改革方案之后,这种畸形性结构得到了改善。由此结合表1分析,无论是粮食种植产量还是种植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缩减,分别为-353万吨和-1124千公顷。其中,玉米的调减幅度最大,两年共调减2674千公顷,在拉动粮食总种植面积减少中贡献度高达237.9%,稻谷和小麦也均呈现出较小减幅,表现为小麦次之,稻谷减幅最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豆类、薯类及其他杂粮种植面积在经过一系列政策改革后,形势出现逆转。其中,豆类增幅最大,两年共增加种植面积1484千公顷,在抵减粮食总种植面积锐减事实中的贡献度为132.03%,这“一增一减”突出了玉米持续调减种植面积、扩大豆类种植面积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粮食种植结构单一化的畸形结构性特征。 本文来自织梦

(三)粮食种植呈现区域性转移趋势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刚要(2008-2020年)》划分标准及生产实际,划分出各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和主销区(详见表2),规定除主产区和主销区外的地区为平衡区,并假定薯类托收政策执行时间为2008年,作为参照组处理。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综合表3-表7可以看到,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最低收购价调整及大豆目标价格调整等改革)对直接作用对象以及作物间替代效应的影响下,2015-2016年主要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均有所浮动。其中,玉米的调减作用效果明显,调减1351千公顷。而这种调减力度主要来自主产区带动,其在调减玉米总种植面积中贡献度为73.73%;稻谷、小麦的调减及增加幅度较小,分别为稻谷调减38千公顷,小麦增加46千公顷,基本实现了粮食的稳产稳收;而豆类作物一改以前的下降趋势,增量达832千公顷,主产区增产贡献为30.72%;由于没有直接的政策改革作用,薯类增幅不大,其产区转移效果也不明显。总体而言,新一轮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在2015-2016年的作用来看,基本实现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豆类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优质稻谷,稳定稻谷增收的政策目标,且这种调减力度主要来自于主产区拉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三、粮食托收政策改革效果实证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为测量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我国粮食种植格局的变化影响,本文运用双差分模型的原理,用来测量一项政策对研究对象的净影响。选取执行托收政策的主产区作为实验组变量。其中,2015年和2017年分别表示政策执行前后的时间变量,产-销表示实验组变量的与控制组的差异,2015年-2017年代表时间变量在政策改革前后两期的差异,而实验组和政策实施后的最终交互项则作为排除了时间趋势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的净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如表8-表11),探索出以下几点规律: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1.从粮食托收政策对不同粮食种植格局的影响来看,在实施政策改革后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调减效果显着。具体而言,玉米的负效应波动幅度最大,为-196万吨;稻谷和小麦的政策净效应波幅影响较小,分别为62万吨和53万吨,变化幅度较小,基本实现了稳产稳收;而豆类在自身目标价格调整的直接作用以及其他粮食政策调整的间接影响作用下,一改以往种植结构一路下滑的态势,产量增加181.2万吨,结构调整的政策改革效果得以体现; copyright dedecms

2.政策改革实施效果多体现于政策执行的主产区内,表现为在政策改革前后主产区平均粮食产量的波动幅度均远大于主销区平均粮食产量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3.从粮食种植规模来看,无论哪种粮食品种,其产量均集中于主产区内,表现为主产区远大于主销区产量;

本文来自织梦

4.从纵向与横向的数据增量对比作用来看,产区效应均大于时间效应,即主产区内政策改革效果最佳。 copyright dedecms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一)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种主要粮食为例,研究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作用下种植格局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自粮食托收政策实施以来,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在其主产区内交互项均在具有较显着的影响,即政策的改革在促进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幅明显;(2)主产区在体现托收政策改革效应显着,表现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主产区总量波动贡献率分别为-91.05%、176.96%、73.73%、30.72%和55.78%,且明显大于时间效应,即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增加值远大于随时间推移的增收量,由此造成了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抵消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剪刀差困境及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政策建议

dedecms.com

1.算好粮食安全大账,完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经研究,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必须适当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线。且以城市居民消费量的25%为宜。因此,必须强化粮食总量统计,加强信息监测预警,并建立相对合理的储备结构及支持政策:(1)不以区分粮食作物类型按土地实际经营面积直接补贴给农民,确保农民的种植利益。在此基础上,将种粮补贴改为卖粮补贴方式,推进粮食补贴方式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2)坚定不移地推行玉米市场定价机制,合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坚持理性收购、顺价收购规律,坚决打击逆市操作、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3)以稍高于粮农平均种植成本的合理区间内,按稻谷、小麦品质进行分类,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从而确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标准,并加大优质大豆补贴标准。 内容来自dedecms

2.统筹粮食生产格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针对我国粮食种植区域分异特性,进而造成的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抵消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剪刀差困境及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一方面,因地制宜,合理界定不同粮食作物主产区范围,加快完善以国家为主体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储备管理,优化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健全地方储备粮管理运行机制,推进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协同运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契合市场产品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基础性作用,引导农民比较经济效益,因地制宜适当扩大包括大豆、绿豆、红豆及杂粮作物种植面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2)合理规划种植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大豆与玉米等作物套种、间种与轮作休耕,科学推进标准化种植、现代化经营;(3)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积极引进玉米、薯类等粮食下游精深加工企业,提升粮食附加价值,加快粮食消化吸收;(4)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主体作用,搭建农业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区域性粮食大市场,加大托市小麦、稻谷和粮食库存抛售及竞价拍卖力度。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樊琦、祁华清.国内外粮价倒挂下粮食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9).

本文来自织梦

[2]王丹、杨康.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理论分析与效果评析[J].经营与管理,2015(9).

织梦好,好织梦

[3]丁声俊.对以粮食“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两侧”同步发力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 本文来自织梦

[4]郑适、舒坤良、杨双、吴兴宏.完善玉米主产区粮食调控政策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4).

本文来自织梦

[5]吴海霞、葛岩.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应评估——以玉米临储政策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蒋和平、王爽.我国粮食高库存对粮价的影响及制度分析[J].价格理论与买践,2616(7). dedecms.com

[7]郑适.玉米“三量齐增”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8). copyright dedecms

[8]李波.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与评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

内容来自dedecms

[9]孔祥智、张效榕.新一轮粮食价格改革:背景与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

内容来自dedecms

[10]贾娟琪、李先德、王士海.粮食支持政策调整对不同规模粮农种植决策的影响——基于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的农户调研数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7(1). 内容来自dedecms

[11]蒋和平、王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 内容来自dedecms

[12]李宁、辛毂、黎嘉家.中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绩效评价研究——兼论粮食价格政策改革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3).

copyright dedecms

[13]王一杰、邸菲、辛岭.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