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轻工纺织 >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文化建设路径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文化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16-10-18 作者:派智库 来源:新疆经济报 浏览:【字体:

  编者按:

  短短三年时间,“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变化,许多国家因为这一构想迎来机遇,迈入新的发展轨道,无数人因为这一构想获得了机会,心中燃起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这一伟大构想让我们看到了联通的力量。联通是人内心的渴望,联通超越一人一地一个国家的局限,让更广阔范围内的人力物力心力资源整合,爆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推动人类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千载难逢。这一机遇让我们心潮澎拜,激动不已。把握机遇,拼搏奋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唐建军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建设路径的深入系统的思考,以及自治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建华对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大通道的研究成果。鲜明的观点、丰富的信息、诚恳的建议,定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鼓舞。同时也激励我们办好理论版,为专家学者和所有正在深入思考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汇聚思想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copyright dedecms

  唐建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月9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打造核心区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倒逼意识和责无旁贷的主人翁精神,明确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文化科教中心建设,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织梦好,好织梦

  全方位实施宣传推广工程,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一是做大做强新疆的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最大程度提高民众知晓度、参与率。二是整合文化、外宣、民宗、侨务等多部门力量,丰富外宣手段,综合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外宣体系,筑牢全天候的文化安全长城。特别是要加大在内地、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通过专题研讨、专题文化艺术和考古展示等活动,积极宣传新疆文化建设的重要进展和成就。四是支持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协同创新,举办不同形式的论坛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五是加强与相关省区和周边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跨省跨国关心和参与新疆文化建设的合力,最大限度排斥杂音和干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开展文化现代化转型工程,全面提升新疆文化的品质。一是实现文化发展观念的转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转变传统的深层心理积淀,变守成意识为开放意识,变自然意识为竞争意识,变人情意识为法治意识,变物品意识为商品意识,变差不多意识为效率意识,变化缘意识为造血意识,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向同行。二是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这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着力传播科普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养成现代思维、现代心理、现代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形态和要求相适应。三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广大农牧区,以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完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文化民生。四是繁荣文艺创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作家艺术家潜心创作,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的作品互补互促的繁荣局面,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展现新疆的文化形象和独特魅力。五是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发展与管理的能力,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门类齐全、机制健全、体制安全的文化市场体系,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六是大力培养文化人才。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实施“人才兴文”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多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文化名家,加大力度支持开展科研、交流、演出、出版等活动。 copyright dedecms

  开展文化创新工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引擎。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前行的必然选项,是新疆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要深刻把握创新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手段,加快应用创新成果,深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彰显文化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灵魂作用。一是建立文化科技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促进文化科技创新发展为目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体系。研究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探索建立适用于评价文化科技的指标体系。二是加强文化科技专业孵化器建设。依托高校和开发区科技园,促进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育和扶植文化科技类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构建文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平台,面向文化创意设计开展社会化服务,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提高创意设计效率和质量。三是推进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对公众文化产品的普惠和高效投放,推动全社会文化共享,提高国民文化消费力。四是提高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科技水平。研究突破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数字文化资源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并行互惠的运行模式,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运营服务示范。 本文来自织梦

  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激发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传统文化是新疆的根与魂,是新疆走向未来的精神标志,保护传统本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体系,转变保护观念,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保护体制,将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管理从静态、消极管制的干预模式,转向动态、积极引导的参与模式,保护方式从单一、僵硬的文化遗产保护,过渡到全面、柔性的历史和生态环境保护。二是文化遗产研究与科技相结合,交互展开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软科学研究,使科学技术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培养熟练掌握保护技术的各种人才,带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快速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强区。三是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借助企业、社会组织、团体的力量,策划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系列项目,单项集中力量保护,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品牌工程。四是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关注。传承人是民族传统文化传习的核心环节,政府不仅要强化传承人精神层面的认可,也要加强物质层面的支持,使传承人更加自觉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打破文化传承中原有的性别、地域等传统观念,培养新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和创造者。五是提高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培育市场主体的文化自觉,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鼓励和支持通过文化创意、旅游等方式保护、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寻求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传统文化在经济建设中活起来,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动力支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工程,提高文化工作的社会贡献率。为“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服务,是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把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十三五”期间新疆文化建设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线路形态各异的文化资源,根据南北疆不同特点,设置不同内容的文化产业带,建设文化产业的核心圈、功能区、产业园,以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支撑,发展多种门类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的新疆航母。二是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好管理服务,更要发挥好文化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束缚,激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能和活力,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使文化企业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支撑力。三是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提升新疆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是新疆文化产业主力军。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不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力量整合,用好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盘活文化艺术资源,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创作生产音乐、歌舞等各类文化消费产品,努力开辟周边国家、中东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消费市场。四是强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与旅游业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业,不断丰富自然景区的文化意味,提升旅游品质。与口岸经济结合,设立口岸文化保税区,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构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培育壮大外向型文化企业。与文化金融结合,创新文化(300336,股吧)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提高新疆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新疆与丝路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族缘、地缘等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一是事业相通。与沿线国家间尤其是中亚十三国开展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联合译介、出版相关书籍,加大投入拍摄制作多语种的广播、影视、游戏节目,推动更多广播电视节目落地周边及沿线国家,让沿线国家人民分享中国文化发展成果。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二是平台相通。运用好与上合组织、东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的人文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文化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执行计划。积极参与国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共建合作计划,建设中亚文化交流合作中心,拓展民间文化交流途径和形式。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大型活动,加快新疆文化的国际交流步伐。三是情感相通。围绕“文化新丝路”的主题,大胆引进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建设成果,借鉴有利于新疆文化发展的社会机制、思想观念,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加强与内地和周边国家开展友好省市间、城市间的实质性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深耕民间友好。四是思想相通。以疆内高校为基地,重点扶持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中亚问题研究,培养一批熟悉周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的人才,推出一批视野开阔、见地深邃、多方认同的成果。开展与周边及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加强对周边国家政治、经济、人文及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有效实现政策沟通。为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办论坛提供便利。

内容来自dedecms

  深化文化援疆工程,充分发挥各类援疆力量的重要作用。一是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全方位推进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支持新疆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新疆站活动,提高新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加强新疆文化遗产保护,活化遗产的作用。组织内地文艺院团对新疆进行一对一帮扶,提高新疆艺术创作质量。帮助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扶持新疆文化的对外交流,加大新疆文化走出去的力度。二是加强新疆人才建设。在从内地引进新疆急需的文化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援疆干部的传帮带作用,把当地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变“输血”为“造血”,通过新疆文化艺术人才赴内地学习、培训、挂职等多种形式,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本土人才,为新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三是加强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挖掘新疆自身的文化资源,创排优秀作品销往内地,壮大新疆文化的声誉。通过就业、就读、就医、旅游等多种形式鼓励新疆各族群众赴内地,增进文化自信,增强与内地的感情,培养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筑牢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石。

dedecms.com

  (作者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