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闽台地区 > 厦门: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是如何炼成的?

厦门: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7-08-1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东南网福建新闻 浏览:【字体:

  

  近日,厦门晨曦公益服务队队员刘鸿雁(左一)在厦门火车站出站口向游客介绍厦门主要旅游景点。新华社

本文来自织梦

  新华社厦门8月11日电题:厦门: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是如何炼成的? 本文来自织梦

  2005年至今,厦门已连续四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厦门市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把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

织梦好,好织梦

  人人参与的文明创建 织梦好,好织梦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厦门市民提出了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文化生活和民生保障的五方面期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既然有期待,就需要有人来为美好期待“把脉挑刺”。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职工吴兆磊2008年来到厦门工作,自称是“半新不旧”的厦门人,在他眼里,挑刺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dedecms.com

  “现在厦门正在积极推行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志愿活动,我们在厦门车主的身上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吴兆磊说,“但是仍然有一些驾驶员在斑马线上‘横冲直撞’,我就会拿起手机拍下这些不文明行为,然后在微博上@交警部门和媒体。” copyright dedecms

  在广大市民参与“挑刺”的背后,厦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厦门的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居全国74个大中城市前五位;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在现行96部地方法规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的达81部;“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样板;创建176家社区书院,45万多人次听课受益;率先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 本文来自织梦

  社区书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copyright dedecms

  将书院搬进社区,让文化走进基层。厦门很早就提出了“社区书院”的概念并积极推动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供了新路径。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厦门市滨水社区书院,志愿者郑晴晴正试着通过一些礼仪和外语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水平。在社区书院,几乎每周都会有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礼仪类和外语类的提升培训。 dedecms.com

  “厦门会晤下月就要举行了,到时候厦门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希望能够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多学习一些,快速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五国贵宾。”郑晴晴说。 dedecms.com

  2015年5月以来,厦门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揽,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以打造特色、提高品位为目标,突出居民主体,融入时代元素,创新服务管理平台和模式,创建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

本文来自织梦

  截至目前,厦门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176家社区书院。这些书院的建成和使用,促进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dedecms.com

  “志愿之城”的人间大爱

内容来自dedecms

  2016年,台风“莫兰蒂”肆虐厦门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除了冲在一线的部队官兵,厦门上千个志愿服务团队自发上街清理路障,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大爱的厦门。 本文来自织梦

  在厦门前埔北社区,社区党委于2013年发动成立了关爱中心,为社区内的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提供帮助。由于创立初期人手不足,关爱中心的岗位都由社区居民无偿认领。据社区书记陈建萍介绍,尽管没有报酬,关爱中心仍然形成了包括“四点钟爱心学堂”在内的一系列品牌项目,一批以大学生、全职妈妈、在岗职工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力量活跃在社区中。 本文来自织梦

  据统计,厦门现有注册志愿者50.5万人,志愿服务团队组织超3000个,按照392万厦门市常住人口换算,相当于每八位厦门人中就有一位城市志愿者。

copyright dedecms

  有人说,文明是厦门鲜明的精神底色。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厦门人民还有更高更远的期待,不仅仅是为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而是要打造“文明厦门”的里子。(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关阅读: 本文来自织梦

[ 08-12]7月份厦门PPI同比上涨2.7% 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08-12]厦门救援队在九寨沟救灾 排查灾情发放物资心理援助[ 08-12]厦门检验检疫创新出入境航空器检疫管理机制[ 08-12]在厦门可打宫颈癌疫苗 注射疫苗后仍须进行筛查[ 08-12]厦门市救援队在九寨沟进行救灾工作 发放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