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一带一路” 打通国际能源合作之脉

“一带一路” 打通国际能源合作之脉

发布时间:2017-05-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能源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议题,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四年,国际能源合作既有成果,也有经验教训。而在近日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以政策沟通连接合作意愿、以设施联通促进网络形成、以贸易畅通实现各国共赢、以资金融通促进产业合作、以民心相通增强当地认同的“五通”合作举措,为国际能源合作未来的顺利开展打通了“经脉”。

dedecms.com

  (世经评论·北京)5月15日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圆桌峰会闭幕词而落下帷幕。此次高峰论坛是继APEC北京会议、G20杭州峰会之后由中国发起并举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系统阐述了中国为世界发展精心绘制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象征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领导力提升至全球治理核心舞台。两天的论坛富有成效,不仅发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等具体成果文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反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当下建立长效机制为全球发展合作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
  
  能源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议题,这也表现在此次峰会中能源相关话题和能源企业的高度“存在感”。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四年,国际能源合作既有成果,也有经验教训。例如缅甸密松水电站曾是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标杆项目,但仅开工一年多就被叫停,迄今搁置,这项规模堪比中国三峡大坝的工程已成为中国国际能源合作历程中的一道伤口。“一带一路”峰会提出了重点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举措,为国际能源合作未来的顺利开展打通了“经脉”。 copyright dedecms
  
  一、政策沟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伊始阶段,许多西方国家的解读认为这是中国攫取周边国家利益的行为,赢家只有中国一个。而事实上,通过政策对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西方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厢情愿的单边主义行动,而是通过与各国的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中国政府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等基础性政策文件,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完成了政策规划对接。此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定期举办,并成立论坛咨询委员会、论坛联络办公室等常设机构。国际能源合作可以借此契机,实现政策层面和战略层面的无缝衔接。
内容来自dedecms

  
  二、设施联通
  

  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设施联通既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也包括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互联,还包括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互联。根据《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成果文件,中国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的能源互联互通合作,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和扩大油气互联通道规模,与相关国家共同维护跨境油气管网安全运营;另一方面,推进跨境电力联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习近平在峰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在“加快设施联通”平行论坛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条件已成熟,通过“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的模式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也已经与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互联电网管理局签署能源领域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 dedecms.com
  
  三、贸易畅通
  

  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初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超过60个与会国家宣布通过《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为中国更深层次融入全球贸易,实现相关各国互联互通、共建共融共赢奠定了基础。从进口来看,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商品;从出口来看,贸易畅通对中国产品的“走出去”是巨大的机遇。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呈上涨趋势。中国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口的石油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石油进口前十大来源国几乎全部来自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出口也十分可观。参加高峰论坛的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泰国工厂拥有700兆瓦电池和650兆瓦组件的产能,在土耳其、印度等相关国家的业务量都占据了良好的市场份额。参与筹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发言中指出,晶科的光伏产品几乎涵盖“一带一路”相关的所有国家。 内容来自dedecms
  
  四、资金融通
  

  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对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形成了有益补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亿美元)、丝路基金(400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50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一系列金融机构已经为“一带一路”大量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丝路基金还要在当前基础上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财政部与26个国家财政部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为构建符合“一带一路”特点与建设需求的多元化融资体系,迈出关键的一步。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设立“一带一路”专项贷款。能源项目是“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重要落脚点。参加“资金融通”分论坛的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能源与金融的一体化协同。国家能源局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中指出,鼓励企业以直接投资、收购并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多种方式实现能源“产业+金融”合作模式。 内容来自dedecms
  
  五、民心相通
  

  国际能源合作项目由于其资源和环境属性,非常需要当地社区的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中国与相关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层面的交往增多,诸如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频繁举办。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中国项目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逐渐得到提升。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能源项目投资时往往只顾及政府利益,却忽略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导致投资风险居高不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甚至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在开发能源项目的同时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重视技术转让与当地人员培训,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